家裡在我們念中學的時候,曾經有想過要找更大的房子,不過...找房子怎麼會容易?看了幾間樣品屋、還有實品屋,爸媽都不甚滿意,其中一點是坪數因為公設勢必縮減,價格上卻沒有比較便宜,另一點就是生活機能有沒有像原本的住家一樣充足?搞到後來,還是沒買(笑~)...。10幾年過後我們都已結婚,爸媽終於願意要再次考慮找房子,這次他們面對的世代是有豐富的網路資源,可以查詢哪裡有不錯的物件,只是適不適合,還是專家說了算,因為找房子還是有一些眉角必須親自去實測。
巷弄街道棟距,環境要實際走走看
棟與棟之間有多少米距離、房子到捷運站真的只有幾百公尺嗎?學校就在隔壁嗎?這是很常見的廣告話術,但實際去行走看看環境很重要 ! 若是重視風水的人,會看這是不是無尾巷,因為怕影響身體健康,重視安全因素,就要注意巷弄是否夠寬敞,消防車進不進的來?這些環境因素都很重要,畢竟是要自己住的話,品質絕對重要! 所以白天看外在環境有無禁忌嫌惡的點,像是焚化爐、加油站、電塔、變電所、基地台是否靠近?市場餐廳小吃店很便利,但吵雜髒亂程度是否會影響到生活?晚上看屋看鄰里作息、社區是否安寧、點燈率,若投資客多於住戶,容易拋售使同一棟或同一社區價格不易守住,若是隨便出租、不按時繳納管理費,導致居住品質下降,也會影響價格。
白天晚上晴雨天,室內實際走走看
有人說第一印象很重要,事實上不同時間去看才能綜合得到客觀的結論。
我有位朋友曾經在找租屋處的時候,對其中一間樓中樓印象很好,她白天看完房子,跟朋友說這間多好又多好,朋友說也想去看看,所以她們晚上又過去,沒想到晚上到的時候感覺完全不同,簡直有點像鬼屋,還在某扇門那邊看到貼符咒,不知道為何白天沒注意到,不知道是否心理作祟,兩人害怕得奪門而出,馬上打電話拒絕房東。
在室內走動時,最重要的就是感受動線是否順暢、通風與否、是否潮濕?還有光線充不充足,陽台和窗戶看出去有無奇怪景觀(如墳場、捷運軌道,或正對某建築物的屋角)。有些人在乎房屋座向,無論是否因為風水緣故,整體來說,西曬的房子會花較多的電費,因為需要點燈的時刻更多,還有夏天的炎熱、冬天的冷風會更有感覺,濕氣也容易入侵,那花在電器上 ( 冷暖氣、除濕機 ) 的費用會更高。格局上講求方正,開門見灶,錢財多耗;開門見廁、廁所居中,都是代表穢氣 ( =晦氣 ) 聚集,因為管線的更動不易,若真的非常喜歡這間房子,可以多請益風水師尋求破解之道,否則建議另外找房子。
漏水隔絕性眉角多,網路實際逛逛看
剛才說過網路有許多資訊,這是我在網路文章上看到有關住家窗戶的重點,還真是沒有想過@@
內容是說,看屋的時候可以問仲介或屋主該物件提供的是隔音窗、氣密窗還是一般的窗戶,然後把所有的窗戶關起來,看看隔音性如何。因為重新訂做窗戶的費用不低,加上有些社區的管委會規定住戶的窗戶必須統一找特定的廠商施作(以維持同樣的外觀),所以在看屋時要多加留意。
最重要的是有無漏水問題 !!! 漏水是房屋修繕的最大惡夢,看屋時一定要提高警覺,特別偵查以下幾處:
1.窗邊。如果會漏水,木作部分會顯得潮濕,透過視覺和觸覺可以發現。
2.天花板。掀開輕鋼架,如果水泥剝落代表有漏水問題;若有發黴的怪氣味,也是漏水徵兆。
3.廚房。水槽最容易漏水,打開流理臺,摸摸水槽下方有無潮濕。
4.廁所。馬桶、洗臉槽和浴缸都要檢查,排水後會不會滴滴答答。
5.屋內牆壁。看有沒有白華(油漆長出結晶體),尤其要注意牆角有無發黴現象。
6.房屋外牆。看有沒有磁磚剝落,若有,通常代表漏水或滲水。
7.請教管理員。詢問社區住戶如果漏水都怎麼處理?常有抓漏公司來服務嗎?
漏水現象只要在 180 天的保固期內,請先拍照存證,然後由房仲業者去聯絡前屋主,若缺乏回應則寄出存證信函;總之,把握 6 個月的黃金求償期,幾乎都能得到修繕賠償。
看屋時還可以帶以下幾樣東西,幫助自己能實測屋內的狀況,為了住家安全和品質,很重要!!!
(1)手機: 除了照明,還可測量方位和水平,取代了以往的指南針。
(2)小夜燈: 用來測試各個插座能否過電。有些老房子的插頭壞得很嚴重,或是新房子有假插頭 ,兩者都形同虛設。
(3)彈珠或寶特瓶: 滾一滾,就能察覺房子是否嚴重傾斜。如果傾斜嚴重,很有可能是周邊施工造成鄰損。
(4)捲尺: 用來丈量尺寸大小。尤其是樣品屋,有些建商刻意放縮小版的家具,讓空間看起來較寬敞,這時拿出捲尺測量看看吧!
最後就是看公設是否形同虛設,像是游泳池變成噴水池或蓄水池、游泳池無法使用(因無救生員或每年只開放一小段時間)、健身房器材太少、三溫暖設備與廣告有落差、圖書館變閱覽室(沒有圖書,只有桌椅)等等,也許我們用到的公設很少,但還是會有用到的時候,甚至哪天要換屋時,這些都會是買方會挑剔的點。
以上幾點不但可以用在找想要買的物件,有些條件用在租屋也通用,希望大家能找到適合的房子喔~
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99號4樓
免付費諮詢電話0800-083-666
總機:02-8501-2225
傳真:02-8501-1319
參考資料:生活報橘、商周財富網